繁体
<!--go-->
秦大夫和秦父死的时候,秦川才八九岁的年纪,受限于资质,他根本还没来得及跟父祖学习家里传承的那一套以及最重要的——秦国法令。
秦大母虽然是大家出身,但她作为女子,学的是贵夫人的那一套,倒是可以教给儿媳和孙女,但对孙子们,可不敢随意的教。
眼看着大孙子一天天的长大,给孙子找个老师学诗学书的心情就越发的焦急起来。
可惜,当年他们一家灰溜溜的从咸阳搬到栎阳的时候,几乎是偷偷的离开的,家中门客早就遣散了,只带着大字不识一箩筐的老仆们贴身伺候。所谓的人脉关系,这么多年不联系,也早就断绝了。
秦川要是个天赋卓绝的,能显现出一丝丝的聪慧来,秦大母都能厚着脸皮,带着孙子回咸阳,不说特地拜一个有名望的老师,上学学一些最基本的礼仪和知识还是可以的。
但看着敦厚天真的大孙子,秦大母摇摇头,这就是憨的,她要是真把他带去咸阳城,估计没几天就被人吃的渣都不剩了,还不如就待在西乡里,老老实实的安稳过一生呢。
但也不能做一名大字不识的睁眼瞎,要不然,她怕死后没脸见祖宗。
她把目光放在了县里开办的学室上。
自从变法以来,秦国慢慢的煞住了开办私学的风气,秦国提倡的是以吏为师,每一个县里都会设官学,供本县有志于秦国官场的人来学习秦国法令,以及,学习如何做一名秦吏。这种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,就叫学室,在学室里教人的老师都是本县管文书、档案、书记等文务的小吏,叫做令史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yuesekanshu.com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