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!--go-->
从武德四年(621年)的三月到四月,李世民率领三千五百玄甲军精锐,在洛阳以东的天险要塞——虎牢关,与窦建德的十余万夏国大军,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阻击战。两军阵前,各为其主,打得不可开交。
一个多月的缠斗、阻截以及消耗,窦建德损兵折将,粮道遇袭,大军迟滞于虎牢关,寸步难行。夏军接连受挫,士气低落,将士思归。在这种情况下,为了避免十几万大军陷入绝境,窦建德决心铤而走险,尽快结束战争,驰援洛阳,主动与李世民决战。
同样,通过一个多月的消耗战,李世民也看出夏军已是强弩之末,此刻决战,一定可以一战而胜。
因此,李世民、窦建德两方,都在寻找决战的机会。就这样,影响到洛阳之战的关键性战役——“虎牢关决战”,即将正式打响。
那么,在这场至关重要的虎牢关决战中,李世民是如何巧妙用兵,凭借不足四千人的玄甲军精锐,以少胜多,一举击溃数倍于己的夏国大军,生擒夏王窦建德,为洛阳之战赢得最终的胜利?而攻取洛阳,破郑灭夏的空前胜利,又对李唐王朝一统天下的大业,产生了怎样重要的影响呢?
首先,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,唐、夏虎牢关决战前夕,整个洛阳战局以及两军对峙的大致背景。
前面两回章节说过。
武德三年(620年)七月,唐高祖李渊为了与河南王世充、河北窦建德,争夺中原霸主之位,实现大唐定鼎中原的宏愿,委任秦王李世民为统帅,率领十万唐军,东征洛阳,攻打王世充的郑政权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yuesekanshu.com
(>人<;)